2018 年 01 月 02 日
概况列表
研究所概况

发布时间:2016/09/27

       

    bte365网址(简称工力所)筹建于1952年,正式成立于1954年,最初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建所以来,工力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主攻研究领域逐步调整。

  1954年-1962年,为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土壤力学、工程结构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地震工程、结构安全度和黄土工程性质等研究方向的探索。
  1962年-1970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后,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核反应堆结构力学、土壤力学、冲击与振动和特殊混凝土材料及其动力性能的研究。
  1970年-1984年,受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
  1984年4月,改由国家地震局领导,所名随之改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1998年4月,随着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所名改为bte365网址。
  中国地震工程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恢先教授担任首任所长,胡聿贤、谢君斐、谢礼立、冯启民、齐霄斋、王自法先后担任所长。现任名誉所长谢礼立院士,所长孙柏涛研究员。
  工力所现设有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与工程综合防灾、岩土工程、振动测量仪器等七个研究室和恢先地震工程综合实验室。设有所务办公室、科技发展部、人才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北京园区办公室等八个管理部门,以及后勤管理中心、科技杂志社、图书资料与网络中心、试验厂等科研辅助部门。
  工力所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评估、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以及强震动观测的技术牵头单位,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建在工力所北京园区(燕郊)。工力所还建有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地震模拟振动台阵、伪动力试验设施、超级计算机系统、土工离心机振动台、超低频振动计量标准装置、动三轴和共振柱土动力试验装置、多功能静力触探车等大型试验设备,并且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震工程综合试验系统。
  工力所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后若干。
  工力所近年来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组织参加了国内主要破坏性地震的工程震害调查(如汶川、玉树、芦山、鲁甸地震等)。1985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0余项。
  工力所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草稿),主持编写了《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等20余部国家技术标准及行业和地方标准,参与编写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近40部国家技术标准,出版了《唐山大地震震害》、《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刘恢先地震工程学论文选集》、《地震工程学》等数十部学术专著,编辑出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自然灾害学报》、《世界地震工程》等三本中文核心期刊以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SCI和EI双检索英文期刊,为我国的地震工程研究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力所是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亚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会的秘书处挂靠单位,承办了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多年来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等三十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研究,享有很高的国际学术声誉。
  此外,工力所持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甲级资质等,完成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地震动参数区划》、《故宫博物院文物减隔震防护装置研制》等项目。作为铁道部与中国地震局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的地震系统牵头单位,工力所与铁道部门合作开展了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的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